"失獨"日益成為社會問題

2013-12-03 23:44

環球時報 2013年4月22日

美國<<紐約時報>> 4月21日文章 原題-中國為失去呂令子這樣的獨生子而同悲共苦

 

波士頓讓中國又多了一個失獨家庭

 

週二,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點起了悼念波士頓爆炸案遇難者的燭光。

 


呂令子的父母沒有提到一種特有的傷悲——根據中國的新聞報導,他們失去的女兒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但在本週末,關於她是獨生女的討論不斷增加,或許也是受到週六四川地震的推動。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約九萬人遇難或失蹤,很多家庭也在地震中失去了他們的獨生子女,這一情況在當時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然而,對呂令子是獨生女一事經常只是一筆帶過,或只是出現在標題中,而不會在文中進行詳細報導。就連與中共及政府緊密保持一致的媒體,如中國共青團的新聞網站 news.youth.cn,也對此有所提及。該話題在中國是討論對象,但仍然具有政治敏感性,因為這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結果。計劃生育政策開始於1980年前後,該政策規定很多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

 

對於這種特有的傷痛,中文裡甚至還有一個對應的詞:「失獨」,也就是「失去獨生子女」。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通訊社在二月報導,中國如今有超過一億的獨生子女,也就是說,中國有超過兩億的父母只有一個孩子。《京華時報》轉載新華社的另一篇報導稱,截至2012年,全國範圍內的失獨家庭「至少」有100萬。報導說,每年大約有7.6萬個家庭痛失獨生子女。這篇報導中提及的獨生子女人數大大超過之前的報導:1.9億人。新華社沒有立即對這一人數差異作出解釋,但中國的統計數字經常變化很大,也可能很不清晰。

 

在中國,這些家庭越來越多地被稱為「弱勢社會群體」,這是因為,孩子往往是父母年老時的主要收入來源。這類父母面臨著陷入貧困的後果。這些人正在逐步團結起來,向社會索要更多的支持和更高的養老金,或要求政府認清他們的情況,在他們步入老年時提供特殊的財政支持。他們有一個網站,叫「失獨者之家」。

 

去年,有幾十名失獨父母聚集在北京,向中央政府請願,請求政府出台政策承認他們的特殊地位,並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持。他們說,政府已表示或許會響應他們的請求,不過反應的速度較為遲緩。作為中國政治諮詢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部分,其下屬人民政協網於上週六刊登了一篇報導,報導明確提出了為這些失獨家庭提供更多社會和財政支持的要求。報導說,僅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一地,「該區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數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此類家庭已成為新的困難群體」,報導接着建議政府加大對這個群體的財政支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

 

在為失獨父母而設的網站上,最近的一條帖子來自兩天前,該帖質問了那些負責在過去數十年間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的計劃生育官員。帖子說,自己失去了唯一的兒子。身份受到登錄系統保護的這名人士寫道:「計生官員你們關注了失獨家庭嗎?」帖子繼續寫道:「如果這個制度堅持下去,不管是官員還是平頭百姓你們誰能保證你們的子孫不出意外,不會成為失獨者呢?」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國際先驅論壇報》(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駐京記者。
翻譯:陶夢縈、張薇